旋轉粘度計的工作原理
旋轉粘度計是在一定溫度(通常為20°C)下,通過旋轉定子,使圓柱形液體試樣沿軸向流動,在試樣與定子之間產生剪切應力后,測定所需扭矩和角速度,從而計算出液體的粘度。
旋轉粘度計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頓流體學說,其假設了流體是同質同向的,具有連續性、穩定性和可壓縮性。這意c著無論試樣如何愛力;其物理性質均丕發生變化。當粘度計內的圓柱形液體試樣在某一溫度下受到旋轉圓盤的作用時,試樣就會沿著基軸向流動.并且有剪切應力產生。這些剪切應力會使得液體表現出阻抗力,阻止液體通過流動。
測定液體的粘度時,首先將試樣加入粘度計內,然后啟動測量時,旋轉圓盤旋轉一定角度,使液體流經圓盤,形成切口,剪切應力在圓盤上產生,圓盤上的定子會隨之轉動。此時,轉動液體面與靜止液體面之間形成一定的扭矩或阻力,相應的扭矩值可以通過測量轉動定子的力矩得到。根據牛頓斯通分別定律,扭矩與角速度成正比,從而得到粘度值。
減小試樣在測量過程中的外部擾動是測定粘度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旋轉粘度計中,將在確定時間和溫度后測量液體粘度,以消除測量誤差,以獲得準確的結果。
總之,旋轉粘度計通過在液體試樣內施加剪切應力并測量扭矩和角速度來測量液體的粘度,具有簡單易用、可靠穩定等優點,在實際工程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